当前位置:首页 » 《随便一记》 » 正文

初唐诗人卢照邻简介及代表作

29 人参与  2024年11月29日 15:59  分类 : 《随便一记》  评论

点击全文阅读


初唐诗人卢照邻简介及代表作

  卢照邻(约632—695后),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他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曹宪和王义方,所以,他的博学能文就不奇怪了。年轻的时候,做过唐高祖第十七个儿子邓王王府典签,极受邓王宠爱,称之为“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到四川新都(今四川成都新都区)做过县尉。后居洛阳,迁长安。他的仕途并不顺畅,而且最不幸的是身染恶疾,连名医孙思邈都未能治好。后来又误食丹药中毒,致手足残废,痛苦不堪。最后告别亲友,自投颍水而死。卢照邻虽然以死来结束自己的痛苦,但在四杰中,他却又算是活得长的。只不过从四十岁左右开始,因为身体的原因,官也做不了了,去龙门山学道,似乎也没有什么好处。他所得的病,很可能是类风湿,这在今天都还是不能治愈的顽疾,而且最后会手足变形,器官衰竭,痛苦不堪。

  卢照邻的诗,以歌行体最为擅长,他的七古《长安古意》,与骆宾王的《帝京篇》齐名,都是初唐时期的优秀歌行作品。其实如果仅从数量上看,他的五言诗远多于七言,但是,因为初唐时期几乎还全是五言的天下,七言诗要少得多。论五言诗,他没有什么优势,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不算杰出。但说到七言诗,他就有一定的优势了,尤其像《帝京篇》这样的七言作品,在初唐时期,就算得上是很不错的了。

  《长安古意》描绘当时京城长安的现实生活场景,揭露权贵阶层骄奢淫逸的生活及内部倾轧,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寂寥之感和牢骚不平之气,也揭示了世事无常、荣华难久的生活哲理。《长安古意》也许有的人不太熟悉,但其中的名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


点击全文阅读


本文链接:http://m.zhangshiyu.com/post/193989.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关于我们 | 我要投稿 | 免责申明

Copyright © 2020-2022 ZhangShiYu.com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220134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