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故事的开端,不是喧嚣,而是一封从未寄出的遗书。
当整个网络都在为那个偷走我一切的女孩加冕时,我正坐在漏水的出租屋里,
听着隔壁夫妻的争吵,计算着下个月的房租。我的世界已经崩塌,
碎成了无数无人问津的尘埃。我本该成为尘埃里的一员。但命运这个东西,
有时候就是个爱开玩笑的程序员,它在你的程序里留下一个bug,
一个你以为早已修复的bug。就在我准备删除所有文件,和这个世界告别的那一刻,
那个被遗忘的“回响”程序,它自己启动了。屏幕上,一行绿色的像素字,
像荒原里唯一的新芽,缓缓浮现:【正在识别情感数据……谎言识别率:99.7%】。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死太容易了,而复仇,或者说,拿回属于自己的名字,
才是一件需要技术、耐心和舞台的事。手机屏幕里,光很亮。乔音穿着一身闪着光的裙子,
接过一个金色的奖杯。那裙子就是用我的算法设计的,“流光”系列。名字也好听,可惜,
是偷来的。台下的掌声听起来很遥远,像隔着一层水。厂房里,缝纫机发出单调的噪音,
刺得人耳朵疼。嗡——嗡——嗡。一下,又一下。我的手指在一堆T恤上划过,
上面印着扭曲的星辰图案。这是乔音的成名作,也是我的心血。指尖沾了点黑色的油污,
在布料上留下一个灰黑色的点。就像我的人生,被她点上了一个洗不掉的污点。我关掉手机。
屏幕暗下去,乔音那张得意的脸消失了。世界顿时空下来,只剩下缝纫机的轰鸣。
我拿起另一件衣服,剪掉线头,然后放进旁边的纸箱里。箱子上印着乔音品牌的logo,
一朵很漂亮的、白色的花。我曾经觉得很好看,现在只觉得刺眼。工头老王走过来,
拍了拍我的肩膀。他的手很重,带着一股汗味和烟草味。“小姜,发什么愣呢?
今天这批货要得急,老板催了好几回了。”他的嗓门很大,盖过了机器的声音。“知道了,
王哥。”我低下头,继续干活。老王看了我一会儿,没再说什么,走了。
他可能觉得我这个大学生,沦落到这个地步,有点可怜。也可能只是嫌**活慢。
**活不慢。只是心是静不下来的。窗户外面,没有星星。只有一盏昏黄的路灯,
照着泥泞的地面。回到出租屋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屋子很小,很乱。
空气中飘着不知名的霉味。我把包扔在地上,整个人陷进柔软的沙发里。
这是这屋里唯一值钱的东西。旧电脑就放在桌子角落。很旧了,是我上大学的第一年买的。
键盘的字母都磨掉了几个。乔音偷我代码的时候,动的是我的新电脑,这台旧的,她没看上。
也算是个幸运吧。我打开电脑,想看看里面还有没有什么能卖钱的东西。文件很乱,
我随便点开一个文件夹,又点开一个。突然,我发现了一个被我遗忘很久的文件夹。
名字很简单,就叫“Echo”。中文是“回响”的意思。这是我的毕业设计,
一个AI服装设计算法的核心。我当时想,这个AI不仅要会设计,
还要能真正理解人类的情感,捕捉那些无形的东西。所以,我加入了一个情感数据捕捉模块。
后来,乔音偷走了我更成熟的版本,这个半成品,我就扔在脑后了。我鬼使神差地,
双击点开了它。没有反应。我以为它早就不能用了。就在我准备关掉窗口的时候,
屏幕忽然黑了一下。然后,一行绿色的像素字,像一个老式游戏的开场,慢慢地浮现出来。
【正在识别情感数据……】【系统自检中……】【情感谎言识别模块:休眠已解除。
】【当前环境心率:87bpm。皮电反应:轻微升高。】【情绪分析:悲伤,愤怒,疲惫。
】我愣住了。这是什么?这个模块我当年只是设计了一个理论框架,根本没写完。
怎么会自己运行起来了?我盯着屏幕,像看一个怪物。绿色的字还在变化。
【正在扫描可用数据源……】【链接:本地网络。
】【开始分析公开音视频数据……】屏幕上开始飞速闪过各种画面和文字。
都是网络上的热门视频,新闻采访,综艺节目。突然,画面停在了一个电视剧的片段上。
男主角正深情地对女主角说:“我爱你,我从未爱过任何人。”绿字旁边,跳出一行红字。
【谎言识别:94%。】【生理指标分析:心率升高,瞳孔微缩。
】【逻辑漏洞:语言表达与历史行为数据不符。】我的心跳也跟着快了起来。
这东西……它能识破谎言?我随手又点开一个明星的道歉视频。那个明星哭得梨花带雨,
说自己一时糊涂,绝对不会再犯。屏幕上的红字更刺眼了。【谎言识别:99.8%。
】【微表情分析:假性悲伤,嘴角有抑制性上扬。】【潜台词:后悔被发现。
]**在椅子上,感觉有点喘不过气。我以为我失去了一切。我的才华,我的未来,
我的朋友。原来,还留下了一个bug。一个能看穿所有谎言的bug。乔音,
你偷走我代码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它留下的最后一个东西,叫作“回响”?
第2章那一夜,我没睡。我就坐在电脑前,看着“回响”扫描着网络世界里的光怪陆离。
它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幽灵,在数据的海洋里游荡,把一个个精心包装的谎言,揪出来,
摊在屏幕上。它的速度很快,分析结果简单直接。没有多余的解释,只有一串串冰冷的,
却又无比准确的数据和结论。我开始用它来做实验。我找了很多年前的旧新闻。
那些悬而未决的案子。那些争论不休的口水战。我把采访视频传给“回响”。屏幕上,
绿字和红字交替出现。谁在说真话,谁在撒谎,谁在隐藏什么,一目了然。
像一场迟到了的审判。我感觉自己像拿到了一个禁忌的道具。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真相。
但这有什么用呢?真相是最没用的东西,尤其是在你没有舞台喊出它的时候。第二天,
我还是去工厂上班。踩着缝纫机,剪着线头。乔音的“流光”系列卖得很好,
我们这些代工厂,订单多到做不完。老王在车间里来回跑,满头大汗。午饭的时候,
我坐在角落里,打开手机。推送出来的头条,都是关于乔音的。
“天才设计师乔音的灵感源泉:孤独的夜与不屈的灵魂。”下面配着一张照片。她坐在窗边,
手里拿着一杯咖啡,眼神忧郁,像一只受伤的天鹅。我差点笑出声来。她的灵感源泉,
是我的代码。她的孤独,是窃取我成果时的鬼鬼祟祟。我把那张照片传给了“回响”。
几乎是瞬间,结果就出来了。【情绪分析:伪装的忧郁。
】【微表情分析:眼角肌肉有刻意压抑的痕迹,真实性低于30%。
】【潜意识联想检索:与“成功”、“名利”、“胜利”等词汇高度关联。】是啊,
她的灵魂里,哪有什么孤独。只有满满的野心和嫉妒。我把手机关了。看着周围工友的笑脸,
他们很满足,因为订单多,能多拿点加班费。而我,像一个置身事外的间谍。
我知道他们追捧的“天才”是个骗子。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我说了,谁会信?
一个在工厂里踩缝纫机的女工,去指控一个光环加身的设计大师?
听起来就像一个天大的笑话。接下来的几天,我变得沉默寡言。老王以为我病了,
还给我拿了点感冒药。我谢了他,把药揣在兜里。晚上回去,我还是会打开“回响”。
它像一个沉默的朋友,只有它,跟我站在一边。我开始研究它的功能。
它不仅能分析视频音频,还能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上的文字、图片,建立一个人的心理模型。
它告诉我,乔音很焦虑。虽然表面上风光无限,但她害怕。她怕万一有一天,
我把真相说出来。她频繁地联系公关团队,删除所有跟我和我的毕业设计相关的痕迹。
她做得天衣无缝。网络搜索“姜澈”这个名字,出来的结果,只有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
她好像被人为地从这个世界抹掉了。“回响”给我标出了一条数据。【乔音团队,
在过去72小时内,通过技术手段,删除了相关网络存档及快照共计1374条。
】她以为这样,就能把过去掩埋了。我看着屏幕上滚动的代码,忽然有了一个想法。
我不能直接说出真相。但是,我可以用别的方式,让真相自己浮出水面。“回响”,
它的名字叫回响。你当初对我做了什么,今天,它就应该让全世界听到回响。
我需要一个开始。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开始。第3章我注册了一个新的社交账号。
名字很普通,叫“时尚观察员”。头像是一张风景照,谁也看不出来是谁。然后,
我开始用“回响”分析整个时尚行业的趋势。大数据,潮流走向,消费者心理偏好。
“回响”的分析能力,远超我的想象。它能在海量的信息里,找到那些被忽略的关联。比如,
它发现,最近三个月,复古风格的搜索量,在二三线城市的年轻女性群体中,
悄悄上升了17%。而主流品牌,还在追捧极简风。我根据这个分析,写了一篇短小的文章。
“预测:下一个爆款,将是带有复古元素,但剪裁更日常化的连衣裙。
色系以莫兰迪色系的灰粉和雾霾蓝为主。关键词:优雅,松弛感。
”我没有引用任何复杂的数据模型。我只是把结论说了出来,像一个有经验的老裁缝在聊天。
文章发出去,没几个人看。只有一两个点赞。很正常。我没在意。我继续观察。
过了大概一个星期。一个不大不小的独立设计师品牌,发布了一系列新款。款式,色系,
跟我预测的一模一样。网络上的反应出奇地好。那些衣服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我的社交账号下面,开始有人留言。“大神!神预测!”“真的假的?你怎么知道的?
”我只是回了简单的两个字:“猜的。”我继续写预测。
我预测oversize的西装外套会过气,修身的短款会重新流行。
我预测笨重的松糕鞋会退出舞台,轻便的厚底乐福鞋会成为新宠。我的每一次预测,
都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内,被市场一一验证。我的粉丝开始多了起来。从几十个,到几百个,
再到几千个。他们叫我“预言家”,“时尚圈扫地僧”。他们不知道,我不是预言家。
我只是一个拿着“回响”这个显微镜,去看市场肌理的人。我用赚来的第一笔稿费,
给自己买了一台新电脑。屏幕很大,运行很快。我把“回响”从那台旧电脑里,
完整地转移了过来。就像把一个困在牢笼里的灵魂,释放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里。搬家那天,
我看着那台旧电脑,心里有点感慨。是它,在我最绝望的时候,给了我一点光。现在,
我要用这点光,去照亮更远的地方。我用剩下的钱,在城郊租下了一个小小的工作室。
地方很偏,房租很便宜。房间不大,但足够我放一张工作台,和几排架子。这里没有邻居,
很安静。我可以在这里,安心地做我的事。我站在空荡荡的房间里,阳光从窗户里照进来,
在地板上投下一块明亮的光斑。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空气里有灰尘的味道,
也有新生的味道。这里,就是我反击的起点。乔音,你等着。这场游戏,我才刚刚开始。
第4章工作室的生活,很规律。早上起来,
我会先用“回响”刷一遍最新的行业动态和社交媒体热点。它像我的眼睛和耳朵。然后,
我会整理分析结果,写成几篇短小的预测文章,发在我的账号上。下午,我就开始研究乔音。
我把她所有的公开视频,采访,演讲,都下载下来,一点一点地喂给“回响”。
我要建立一个关于她的,最完整的心理和谎言模型。这个过程,
像一个外科医生在做一场精密的解剖。我看到了一个和我认识的乔音,完全不同的人。
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善良,文静,有点怯生生的。我们住在同一个宿舍,她会帮我带饭,
我会在她画图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她用新的软件。我们一起熬夜,一起憧憬未来。
我以为我们是最好的朋友。屏幕上,绿字冷酷地展示着另一个她。在一次采访中,
她说起自己的奋斗史,说自己为了一个设计,三天三夜没合眼。【谎言识别:96%。
】【事实核查:该设计完成期间,酒店入住记录及消费记录显示,她作息正常。
】她谈起对艺术的热爱,说自己从不为商业妥协。【谎言识别:98%。
】【行为分析:其旗下超过80%的设计,均以市场爆款率为首要考量标准。
】她像一个精致的木偶。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个表情,背后都有一根线在提着。只有一次,
她的伪装出现了一丝裂缝。那是一个饭局的**视频。很模糊。乔音喝了点酒,
正在和一个投资人谈笑风生。有人提起了我的名字,或者说,是“那个说乔音抄袭的学生”。
视频里的乔音,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了。虽然只有一秒钟。“回响”捕捉到了。
【情绪波动:剧烈。】【微表情:轻蔑,愤怒。】【唇语解析(置信度75%):不自量力。
】那一瞬间,我感觉心被扎了一下。即使我已经知道了所有事实,但看到她这样,还是会痛。
我关掉视频,站起身,走到窗边。外面是一片荒地,长着一些杂草。远处,有工地的声响。
我以为我做好了心理准备。原来没有。只要是人,就会有情绪。我深吸一口气,
把这些感觉压下去。我不能被情绪控制。我要用逻辑。用数据。用“回响”的力量。
我的账号粉丝越来越多。一些小品牌开始私下联系我,希望我能给他们一些趋势建议,
他们愿意付费。这是计划的一部分。我要从一个单纯的“预言家”,
变成一个有实际影响力的幕后操盘手。我选择了一家濒临破产的独立设计品牌。叫“素织”。
他们的设计师很有才华,但完全不懂市场。风格过于晦涩,曲高和寡。
公司已经拖欠员工工资好几个月了。我把一份详细的报告发给了他们的负责人。报告里,
没有废话。“目标客户:25-35岁,有一定经济基础,追求简约质感,
但又不希望过于平庸的女性。”“风格调整:保留核心设计语言,但增加日常通勤款的占比。
面料选择上,多用天然材质,如棉、麻、丝。”“营销策略:放弃高成本的线下秀场,
专注于社交媒体内容营销。与生活方式类博主合作,而不是纯时尚博主。
”“第一款主打产品:一件真丝衬衫。颜色:燕麦色。设计:重点是领口和袖口的细节。
定价:中等偏上。预计销量:五个月内,突破一万件。”这份报告,
是“回响”和我共同完成的。我没有用任何玄乎的“灵感”或者“直觉”。每一个结论,
背后都有几十页的数据支撑。对方起初半信半疑。但他们已经走投无路。他们决定,赌一把。
第5章“素织”开始按照我的方案,悄悄地进行改革。我没有公开参与其中。
我依然是那个神秘的“时尚观察员”。我的工作,是远程提供持续的数据支持和策略建议。
比如,当他们为衬衫的宣传文案发愁时,
“回响”分析了目标客户群体最喜欢阅读的诗歌和散文。
我从里面提炼出几个关键词:“呼吸”,“光影”,“留白”。他们根据这些词,
写出了一句文案:“像肌肤在呼吸的光。”效果出奇地好。那件燕麦色的真丝衬衫,
上市第一天,就卖了五百件。一周后,销量突破五千件。一个月后,
网络上到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明星、博主、公司白领,人手一件。“素织”这家公司,
奇迹般地活了过来。他们还清了债务,给所有员工发了奖金。他们的设计师,
终于可以专心做自己喜欢的设计了。我看着后台发来的销售数据,心里很平静。
这不是我的功劳。我只是把事实告诉了他们。市场需要什么,消费者喜欢什么,
这本来就是写在数据里的。只是大多数人,视而不见。“素织”的成功,引起了圈内的注意。
一家商业媒体,写了一篇深度报道,标题是《“素织”奇迹:濒临破产的背后,
是“扫地僧”还是鬼才操盘手?》文章里,把我形容得神乎其神。当然,他们不知道我是谁。
但,有一个人,可能正在注意到我。陆屿川。这个名字,我在学校时就听过。
他是投资界的一个传奇。眼光毒辣,出手精准。他投资的几个项目,后来都成了行业独角兽。
尤其是在时尚和消费领域,他说的话,几乎就是行业风向标。
我开始用“回响”搜集他的信息。这个人,很神秘。很少接受采访,网络上关于他的照片,
也只有寥寥几张。他总是穿着深色的西装,表情严肃,眼神很锐利。像鹰。
“回响”分析了他公开的几次演讲记录。他的逻辑非常缜密,几乎没有废话。每一句话,
都直指核心。【谎言识别:低于2%。】【心理模型:极度理性,信奉数据,
对无法量化的“直觉”和“灵感”抱持怀疑态度。】这是一个很难糊弄的人。他会不会,
对“素织”反常的成功,产生怀疑?我决定,主动一点。我不能一直躲在暗处。
要想走到阳光下,就必须走进那个名为“名利”的竞技场。我写了一封信。不是电子的,
是手写的。用钢笔,写在很好的信纸上。信里,我只说了一件事。我预测了三个月后,
某国际大牌将在秋冬发布会上推出的一个核心技术元素。一个极其大胆,
并且打败他们传统风格的元素。这个预测,风险很高。但这是我能想到的,
唯一能引起陆屿川这种人注意的方法。我没有把信寄出去。我通过一个很隐秘的渠道,
把它放在了陆屿川必经的路上,一个他常去的私人会所的衣帽间里。我相信,以他的谨慎,
他会看。而且,他会等到三个月后,再来判断这封信的价值。做完这一切,
我感觉像完成了一场豪赌。现在,我只需要等待。等待鱼儿,自己上钩。
第6章等待的日子很煎熬。我一边继续运营我的账号,一边紧紧盯着乔音的动向。
她最近很高调。“流光”系列大卖之后,她乘胜追击,又推出了一个新的系列,叫“幻境”。
依然是用我的算法,只是做了一些表面的修改。依旧是爆款。
她彻底坐稳了天才设计师的宝座。她甚至还成立了自己的公益基金,
去资助那些有梦想的年轻设计师。在网上,她的形象完美得像个圣人。
媒体们乐此不疲地报道她的善举和才华。“最闪亮的设计之星,一颗善良的心。
”看到这些标题,我只觉得恶心。“回响”监测到,她的公关团队,
正在策划一个更大的活动。一场线下的,大型的粉丝见面会。
目的是要进一步巩固她的“人设”。机会来了。在乔音的粉丝见面会前一天,我做了个决定。
我要结束我的潜行。我不再满足于在幕后指点江山。我要站到台前,
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身影,也要让乔音看到。我在我的“时尚观察员”账号上,
发布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和以前的风格完全不同。它没有预测,没有分析。
它只有一个标题,和一张图片。标题是:《“流光”与“幻境”:一场美丽的抄袭》。图片,
是我毕业设计的核心算法逻辑图。和我被乔音偷走的那个版本,一模一样。
我没有多说一个字。我只把这张最核心的图,公之于众。就像将军吹响了总攻的号角。
文章发出去的瞬间,网络就炸了。我的私信,像雪片一样涌来。里面有质疑,有谩骂,
有嘲笑。“疯了吧?敢喷乔音?”“P的图吧?想红想疯了。
”“乔音姐姐的才华是实打实的,你这个算什么东西?”乔音的粉丝和水军,
瞬间把我淹没了。十分钟不到,这篇文章的下面,就有几万条评论。一半是骂我的,
一半是在吃瓜。很快,乔音的团队做出了反应。他们没有起诉我,那会让他们显得很小气。
他们用了更“聪明”的办法。他们放出了一张聊天记录截图。截图上,是我和乔音的对话。
时间是在我被学校开除后不久。截图里的“我”,亲口承认:“乔音,是我嫉妒你。
你的设计比我好,我认了。”这张截图做得很逼真。时间,头像,甚至语气,
都模仿得惟妙惟肖。这张“王炸”一出,***彻底反过来了。原来,我是一个技不如人,
又心怀嫉妒的小人。我是一个蹭热度失败,恼羞成怒的疯子。我的账号,
被愤怒的网友扒了出来。虽然我用的不是真名,但他们找到了我之前的一些痕迹。
更多的谩骂和人身攻击,像潮水一样涌来。电话被打爆了,全是陌生号码,接起来就是***。
我租的工作室,外面开始有人晃悠。有人往门上喷油漆,写上“小偷”、“骗子”。我输了。
输得一败涂地。我低估了乔音的能量。也低估了网络暴力的可怕。我第一次正面反击,
就像一只螳螂,试图去阻挡一辆飞驰的火车。结果,被碾得粉碎。第7章那几天,
我没出门。窗帘拉得死死的,屋里一片昏暗。外卖也不敢点,**着一箱泡面度日。
我像一个逃犯,躲在自己筑起的壳里。手机关机,电脑也不敢开。
我怕看到那些铺天盖地的侮辱。我怕听到那些刺耳的**。
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那个被世界遗弃的夜晚。不,比那更糟。那一次,我只是失去了一切。
这一次,我失去了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点点希望,还被世人钉在了耻辱柱上。失败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