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芯科技CEO业务助理宋春晓:十年磨一剑的中国芯
近日,昆仑芯科技应邀出席百度技术沙龙第99期“智能芯片”专场:昆仑芯一周年——构筑国产数智基石,AI算力赋能千行百业。四位专家首次同台,揭秘十年磨一剑的中国芯的神秘技术面纱,并系统介绍昆仑芯两代产品赋能千行百业的最新成果及应用实践。
本篇以下内容整理于沙龙首位演讲嘉宾——昆仑芯科技CEO业务助理宋春晓题为 “十年磨一剑的中国芯”直播分享。
昆仑芯科技CEO业务助理宋春晓
大家好,很高兴能借此机会分享昆仑芯一路走来的十年历程。
昆仑芯有很多标签:十年研发、100%自研核心架构、工程落地和学术并重,以及大规模落地、用技术创造产业价值。作为一家非常年轻的公司,昆仑芯科技于2021年6月份才刚刚成立,但整个团队的研发历史却不止这一年的时间。
2011年,昆仑芯核心团队就已经开始基于FPGA做人工智能加速,这个过程经过了几年的迭代。2017年,自研的昆仑芯XPU架构已经比较成熟,同年在Hot Chips大会上发布。结合当时业务发展情况,以及周围产业环境的变化,昆仑芯团队决定把技术路线从FPGA转向AI芯片。于是,2018年,昆仑芯(当时还叫百度昆仑)项目正式启动。从2018年到2021年这三年时间,是昆仑芯AI芯片经过两代的迭代达到量产的过程。2022年6月1日是昆仑芯从百度主体分拆之后,作为一家独立公司的第一个周年。
公司优势
1.大规模落地验证、工程化经验积累。
这一点是昆仑芯在市场上取得领先地位的最核心优势之一。我们一直强调技术赋能、产业价值,昆仑芯经过两代芯片万片部署,证明了技术的确能够通过大规模落地和验证,以及这个工程化的经验积累,切切实实地服务于国计民生和千行百业。
2. 稳定的核心团队、全面的技术沉淀。
芯片本质不是硬件产品,而是软件产品,或者更确切来说是一个软硬结合的产品。昆仑芯团队一直有非常均衡的软硬件团队,而且在工程落地之外也有非常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学术积累。稳定的团队、全面的技术也是推动昆仑芯实现大规模落地、赋能产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业务基础。
3. 深刻的场景理解、全方位的产品视角。
昆仑芯来自于百度,这意味着团队是来自于场景。人工智能发展非常快,而且整个应用场景千变万化,场景非常复杂。昆仑芯团队在十年之前就在真实的业务场景中开始做人工智能加速。深刻的场景理解,全方位的产品视角,是昆仑芯团队来自于互联网场景的这个基因,也是跟其他团队很大的区别。
4. 自研核心架构、顶尖互联网公司的软件栈水平。
昆仑芯这款芯片的设计从一开始在核心架构上便是100%自研,也体现了前三点的理念,都深深地刻在了昆仑芯的基因里面,也被深刻地融合到了自研的昆仑芯XPU架构中去。
同时,软硬协同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来自于百度、来自于顶尖互联网公司的团队,具备非常强的软件水准。在此基础上,软硬结合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实现了我们芯片设计的跨层优化,也增强了技术壁垒。
使命愿景
我们的使命多年来一直是“让计算更智能”,意味着让计算更快、更强和更省。
这三点其实不完全是从技术视角出发,更多的还是站在产业的视角。如果想让计算这个新的经济下的水、电、煤赋能千行百业、到社会经济的毛孔中去,计算本身一定要具备更快、更强、更省的特征,才能真真正正地被产业用起来。就使命来讲,有了更快、更强、更省的算力,就可以让计算更智能、让产业更智能、让整个经济发展更智能。
昆仑芯这家公司其实比较年轻,今年六月一号儿童节一周年。公司虽然年轻,但愿景却很宏伟,我们希望“成为划时代、全球领先的智能计算公司”。计算有不同的周期、各个时代,人工智能是一个新的时代。我们希望在人工智能时代占有一席之地、获得领军地位。
创始团队
CEO欧阳剑,曾是百度首席架构师。昆仑芯的十年研发,从2011年开始,跟AI加速相关的一系列研发项目,包括技术和研发都是由欧阳剑来领衔的。以欧阳剑为首的整个团队均经历了一线业务场景历练,能够全方位理解用户需求特征,具备非常雄厚的研发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