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数学不好、高中辍学当诗人。
后来为生计学做记者,结果在24岁那年偶然听了节菲尔兹奖得主的课,突然就被打通任督二脉,开始学习数学。
这是新晋菲尔兹奖得主许埈珥的传奇经历——进入数学界15年即登上最高领奖台。
有观点表示,其不可能的程度,相当于一个人18岁拿起网球拍,20岁赢得温网公开赛。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继丘成桐、陶哲轩、吴宝珠之后又有亚裔科学家获此殊荣。
15年磨一剑
本次获得表彰的原因是他将霍奇理论的思想引入组合学,证明了几大猜想。
包括几何格的Dowling–Wilson猜想、拟阵的Heron–Rota–Welsh猜想、强梅森猜想,还发展了洛伦兹多项式。
其中最知名的工作,就是他开拓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解释并证明了Heron–Rota–Welsh猜想(后简称罗塔猜想)。
罗塔猜想于在1971年提出,研究对象为“拟阵”组合对象。
简单来说,以点和线组合成的图为例,给一个图的顶点着色,两个相邻的点颜色不同。在颜色数量指定的情况下,着色的可能性可以由一个特征多项式的方程来计算。
罗塔猜想就预测,任何拟阵的特征多项式的系数总是对数凹的。
值得一提的是,其他两位合作者,一位曾因当厨师放弃学数学,另一位则是资深的摇滚乐爱好者,结果阴差阳错地解决了一个世界级难题。
也正因这项工作他一炮而红, 并很快获得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AS)长期研究员的头衔。
在他之前,只有三位年轻科学家被授予过该头衔。
其中包含吴宝珠在内的两位科学家,都获得了菲尔兹奖。
于是乎在那时,年仅34岁的他,就已经被认定为菲尔兹奖热门得主。
很难想象,这种大牛般的人生经历会发生在一位半路出家的数学家身上。
事实上,在他数学之旅刚开始之时,即便有菲尔兹奖得主广中平祐(1970年得主)的点拨,但依旧不受学界其他人待见。
在本校读完硕士之后,他申请了十几个美国的博士项目。
无奈研究经历实在是平庸,研究生课程也表现平平,即便有大牛的推荐信,美国高校并不为其所动,传统强校更是拒之千里。最后他也只拿到了一个offer——UIUC。
不过很快,事情来到了转折点。
或许正是因为半路出家,所以从一开始就跟一般数学家的思路就有所不同。
就在第一学期,他就发现可以用奇点理论,即在广中平祐学习到的知识,来证明图论当中诸多性质。
其中就包括一个著名猜想——里德猜想,也可以说是罗塔猜想的特例。两者非常相似,但研究对象不一致。
一个是图,另一个是拟阵。
而在此之前,他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个猜想的存在。
他将证明过程po到网上, 结果密歇根大学就邀请他去做报告。
当时一数学家Mircea Mustaţă给予了高度评价,之后也成为了许埈珥的博士生导师。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报告非常优美和清晰;它一下子就切中了要点。
对于刚开始读研究生的人来说,能做一个如此清楚的报告的并不多见。
会后,密歇根大学当即邀请他转校。于是就在2011年他来到了密歇根读博,当时他来美国还不到两年。
这时候已证明完里德猜想后,他开始转战下一个战场,即里德猜想的进阶版——罗塔猜想。
在密歇根博士毕业后,他曾在IAS、斯坦福大学做过研究员,现在是一名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教授。
时至今日,他也会在每年暑期回到韩国访学,这个所有一切开始的原点。
大学读了6年
1983年,许埈珥的父母还在美国加州读研究生时生下了他。
2岁时,他们一家回到韩国,爸爸在高丽大学教统计学,妈妈在首尔大学教俄语。
据Quanta Magazine介绍,学校对于许埈珥来说很痛苦,因为他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不进去东西。
相反,他很喜欢一个人看书,读完了一套生物百科全书的全部10卷,还把家附近的一座山都摸了一个遍。
数学对于它来说,也是个不怎么有意思的东西。父亲给他布置的练习题,他选择直接抄答案。
父亲知道后把答案撕了,他就跑到书店里去抄答案。
也正因这项工作他一炮而红, 并很快获得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AS)长期研究员的头衔。
在他之前,只有三位年轻科学家被授予过该头衔。
其中包含吴宝珠在内的两位科学家,都获得了菲尔兹奖。
于是乎在那时,年仅34岁的他,就已经被认定为菲尔兹奖热门得主。
很难想象,这种大牛般的人生经历会发生在一位半路出家的数学家身上。
事实上,在他数学之旅刚开始之时,即便有菲尔兹奖得主广中平祐(1970年得主)的点拨,但依旧不受学界其他人待见。
在本校读完硕士之后,他申请了十几个美国的博士项目。
无奈研究经历实在是平庸,研究生课程也表现平平,即便有大牛的推荐信,美国高校并不为其所动,传统强校更是拒之千里。最后他也只拿到了一个offer——UIUC。
不过很快,事情来到了转折点。
或许正是因为半路出家,所以从一开始就跟一般数学家的思路就有所不同。
就在第一学期,他就发现可以用奇点理论,即在广中平祐学习到的知识,来证明图论当中诸多性质。
其中就包括一个著名猜想——里德猜想,也可以说是罗塔猜想的特例。两者非常相似,但研究对象不一致。
一个是图,另一个是拟阵。
而在此之前,他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个猜想的存在。
他将证明过程po到网上, 结果密歇根大学就邀请他去做报告。
当时一数学家Mircea Mustaţă给予了高度评价,之后也成为了许埈珥的博士生导师。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报告非常优美和清晰;它一下子就切中了要点。
对于刚开始读研究生的人来说,能做一个如此清楚的报告的并不多见。
会后,密歇根大学当即邀请他转校。于是就在2011年他来到了密歇根读博,当时他来美国还不到两年。
这时候已证明完里德猜想后,他开始转战下一个战场,即里德猜想的进阶版——罗塔猜想。
在密歇根博士毕业后,他曾在IAS、斯坦福大学做过研究员,现在是一名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教授。
时至今日,他也会在每年暑期回到韩国访学,这个所有一切开始的原点。
大学读了6年
1983年,许埈珥的父母还在美国加州读研究生时生下了他。
2岁时,他们一家回到韩国,爸爸在高丽大学教统计学,妈妈在首尔大学教俄语。
据Quanta Magazine介绍,学校对于许埈珥来说很痛苦,因为他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不进去东西。
相反,他很喜欢一个人看书,读完了一套生物百科全书的全部10卷,还把家附近的一座山都摸了一个遍。
数学对于它来说,也是个不怎么有意思的东西。父亲给他布置的练习题,他选择直接抄答案。
父亲知道后把答案撕了,他就跑到书店里去抄答案。
也正因这项工作他一炮而红, 并很快获得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AS)长期研究员的头衔。
在他之前,只有三位年轻科学家被授予过该头衔。
其中包含吴宝珠在内的两位科学家,都获得了菲尔兹奖。
于是乎在那时,年仅34岁的他,就已经被认定为菲尔兹奖热门得主。
很难想象,这种大牛般的人生经历会发生在一位半路出家的数学家身上。
事实上,在他数学之旅刚开始之时,即便有菲尔兹奖得主广中平祐(1970年得主)的点拨,但依旧不受学界其他人待见。
在本校读完硕士之后,他申请了十几个美国的博士项目。
无奈研究经历实在是平庸,研究生课程也表现平平,即便有大牛的推荐信,美国高校并不为其所动,传统强校更是拒之千里。最后他也只拿到了一个offer——UIUC。
不过很快,事情来到了转折点。
或许正是因为半路出家,所以从一开始就跟一般数学家的思路就有所不同。
就在第一学期,他就发现可以用奇点理论,即在广中平祐学习到的知识,来证明图论当中诸多性质。
其中就包括一个著名猜想——里德猜想,也可以说是罗塔猜想的特例。两者非常相似,但研究对象不一致。
一个是图,另一个是拟阵。
而在此之前,他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个猜想的存在。
他将证明过程po到网上, 结果密歇根大学就邀请他去做报告。
当时一数学家Mircea Mustaţă给予了高度评价,之后也成为了许埈珥的博士生导师。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报告非常优美和清晰;它一下子就切中了要点。
对于刚开始读研究生的人来说,能做一个如此清楚的报告的并不多见。
会后,密歇根大学当即邀请他转校。于是就在2011年他来到了密歇根读博,当时他来美国还不到两年。
这时候已证明完里德猜想后,他开始转战下一个战场,即里德猜想的进阶版——罗塔猜想。
在密歇根博士毕业后,他曾在IAS、斯坦福大学做过研究员,现在是一名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教授。
时至今日,他也会在每年暑期回到韩国访学,这个所有一切开始的原点。
大学读了6年
1983年,许埈珥的父母还在美国加州读研究生时生下了他。
2岁时,他们一家回到韩国,爸爸在高丽大学教统计学,妈妈在首尔大学教俄语。
据Quanta Magazine介绍,学校对于许埈珥来说很痛苦,因为他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不进去东西。
相反,他很喜欢一个人看书,读完了一套生物百科全书的全部10卷,还把家附近的一座山都摸了一个遍。
数学对于它来说,也是个不怎么有意思的东西。父亲给他布置的练习题,他选择直接抄答案。
父亲知道后把答案撕了,他就跑到书店里去抄答案。
因为曾经想过当科学记者,他就选择了主修天文学和物理,但最终还是以经常逃课、多门课程重修收场。
我大概是迷路了。
24岁时,同班同学早就毕业了,他还没有,硬生生读到了第六年。
不过说来也巧,“幸好他还没毕业”,遇到了来学校访问并讲学的菲尔兹奖得主广中平佑(Hironaka)。
因为想把这个大名人作为自己的第一个采访对象,他参加了他开的代数几何课。
没想到的是,自己就被这位老师的魅力吸引住了,而且他发现课程本身也很有意思:不像普通本科课程那样“精巧”,反而很“简化”。
开窍了,数学封印解除!
他越来越觉得数学居然这么有意思,而且和写诗不同:
在数学里不会过度关注自我,可以自由寻找“在自己之外的美”,而这种美是一种客观的、真实的东西,比写作更能让自己敞开心扉。
与此同时,与相当诗人的那段时间不同,学数学也让他不再总是想要寻求外界的认可。
就这样,许埈珥成为了广中平佑班上最积极的学生——
当时200人的班上几个星期后就只剩5名同学,他坚持到了最后。
广中平佑看到了许埈珥的潜力,也把他收到了靡下。
就这样,许埈珥和这位老师一起吃饭、交流数学想法,尤其是从他身上学到了霍奇理论。
就连广中平佑回日本,许埈珥也都跟着。
ps.有意思的是,许埈珥最开始主动去找广中平佑吃午饭,主要是希望问一些他的个人信息作为采访素材,结果广中平佑总是把话题转移到数学上来。
不过许埈珥装作听得懂的样子,教授后来回忆这件事,表示还真不记得原来他根本没有听懂。
醉心数学,几个月以冷冻披萨为生、妻子分娩还在解题
其实,除了前面提到的“波折”的数学开窍经历,许埈珥身上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小插曲。
许多和他共事的人对他的评价是:非常谦虚、脚踏实地。
得知自己获得菲尔兹奖时,他表示,确实很高兴,但内心深处会怀疑自己真的有这么优秀吗?
Quanta Magazin的记者在对他进行采访时,发现他说话其实很慢、用词谨慎、经常停顿,以一种非常平和、平静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这和另一位合作者对他的评价一样:
许埈珥是一个不会很容易兴奋的人。如果你和他聊5分钟微积分,你会觉得这人可能连资格考试都过不了。
但事实上,他是在以一种更深入的方式理解一些看似简单的概念,这些东西后来都被证明很有用。
在生活中,许埈珥自诩是一个非常能忍受重复性的人,每天都保持着同样的生活规律。
他办公室里的东西很少,经常在公共图书馆吵闹的儿童区工作,因为安静的地方会让他打瞌睡。
他痴迷于数学,不愿意浪费时间做饭,曾经几个月都靠冷冻比萨饼为生。
博士毕业后搬家赶上冬天,家里没有毯子。
他嫌购物中心太远浪费时间,就在附近的药店买了十块布+一个巨大的订书钉,给自己做了个毯子。
……
如此种种,以至于他在韩国读硕士时认识的女朋友来看他,发现他“生存技能如此堪忧”之时,都在犹豫要不要嫁给他。
嫁过去之后,结果又在生孩子时,他还在做数学题……
好在孩子出生以后许埈珥“收敛”了很多,也能放下时间陪孩子玩耍、做家务。
不变的是,许埈珥仍然一天只能集中精力工作几个小时。
妻子形容他:“别人工作1小时,休息5分钟,他一小时都在干别的,然后专注5分钟、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