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随便一记》 » 正文

人民日报评论:让仿冒App无所遁形、无处可骗

6 人参与  2022年07月08日 15:52  分类 : 《随便一记》  评论

点击全文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应用的普及,各类App正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个别不法分子为了骗取用户钱财和隐私信息,仿冒一些知名软件推出“李鬼”式App,诱骗用户下载安装使用,使得不少人频频“中招”。国家网信办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网信办反诈中心排查打击仿冒App4.2万个并纳入国家涉诈黑样本库。仿冒App时有出现,为净化手机应用市场环境,确保用户财产和信息安全敲响了警钟。

  仿冒App的名称和图标,多与官方正版App相近或相似,运行界面也相差无几,容易让用户信以为真。它们抓住部分用户“赚快钱”或急于获取贷款的心理,以“小额返利”“贷款利息低”“放款速度快”等广告为诱饵,再以交纳保证金、验资费等为由,诱导用户打款。等用户觉察出异样,往往为时已晚,不仅钱款难以追回,个人隐私也已被盗取。利用仿冒App进行诈骗,侵犯用户财产权和个人信息权,涉嫌骗取流量,为黑产引流,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必须进行有针对性地整治。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对各类App的规范治理工作,安全监测与审核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一定成效。面对监管,一些仿冒App有意规避平台审查,诱导用户通过浏览器页面或二维码等方式下载。国家网信办近期通报的典型案例中,有的仿冒App在用户申请贷款后要求其交纳保险费;有的则连哄带吓,告知用户账户存在洗钱嫌疑,为“风险账户”,需要向“监管部门”的“安全账户”进行转账验证。此外,仿冒App的背后,存在着从开发到售后提供各项服务的黑色产业链。因此,整治仿冒App,还需相关各方多管齐下,形成更有效的治理合力。

让仿冒App无所遁形、无处可骗,关键在于消除其生存空间。现实中,个别应用商店、社交软件对上架App、下载链接审查不严,让仿冒App得以钻空子。对此,平台当严格履行审查义务,加强对各类App尤其是金融类App的监测与管理。在此基础之上,监管部门要加大监测和惩罚力度,提高仿冒App的违法成本,对应用商店、网站、社交软件是否落实审查义务进行有效监督,重点整治为仿冒app制作及包装提供技术服务的黑色产业链。正版App生产商可以广开投诉、举报受理渠道,发现仿冒行为后及时向监管部门反映并依法维权。当仿冒App没有容身之地,或者一经发现就能触发自动屏蔽机制,自然就难以诱人受骗。

  天上不会掉馅饼,网络操作中凡是涉及到钱财的,必须慎之又慎。作为用户,有必要擦亮眼睛,加强自我防范,对号称有优惠,能轻易“占便宜”的App始终保持警惕。识骗防骗能力不断增强,有效监管始终在线,才能让网络环境更加有序,推动移动互联网行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图源人民日报


点击全文阅读


本文链接:http://m.zhangshiyu.com/post/42890.html

仿冒App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关于我们 | 我要投稿 | 免责申明

Copyright © 2020-2022 ZhangShiYu.com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220134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