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随便一记》 » 正文

初中生买8部手机玩游戏被送医治“网瘾”,医生:勿随意定性

27 人参与  2022年07月09日 18:11  分类 : 《随便一记》  评论

点击全文阅读


 因为玩游戏被父母没收手机,就偷偷再买一只——13岁的杭州男孩小智(化名)通过攒零用钱、借钱、变卖玩具等,不断买手机偷偷打游戏,一年里连买8只手机。

  “医生你帮帮我们,给孩子戒‘网瘾’。”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诊室,小智母亲激动地说。

  “游戏成瘾确实是一种精神疾病,但临床诊断标准非常严格,像小智这样并没有到成瘾性疾病的程度。”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心理治疗师胡健波认为,青少年的“网瘾”往往只是表象,家长、社会不要随意作出“网瘾”判定,更不要自行送去“戒网瘾”学校。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7月8日从浙大一院了解到,暑假里,小智被父母带来看诊。他小学时成绩挺好,虽然也爱玩手机游戏,但父母没太多干涉。到了初中,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归因于玩游戏,断网、没收手机,要他专心学习,但一段时间下来,孩子的成绩持续下降,上课也打起了瞌睡。

  一天,父母在小智床下的鞋盒里发现一只手机,装着好几个游戏。打骂、没收后,父母又在别的地方找到小智偷偷买的手机——到发现第8只,母亲快崩溃了,带着儿子到医院就诊。

  “他说手机是用攒零花钱、问爷爷奶奶要钱、向同学借钱、卖玩具等方法凑钱买的,平时藏起来,半夜躲在被窝里打游戏。”母亲告诉医生。小智长得高大,一言不发坐在诊室。

 胡健波表示,虽然父母咬定小智是“网瘾”,但临床上对游戏成瘾这种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非常严格,小智目前的状态属于沉迷网络,不能与成瘾性疾病混淆。“青少年的‘网瘾’、沉迷游戏往往是种表象,这些孩子常合并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冲动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疾病。”胡健波进行评估、检查后,诊断小智处于中度抑郁状态,目前已开始治疗。

  澎湃新闻从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了解到,该科接触到的游戏成瘾、沉迷游戏的青少年病例大部分是受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心理创伤与应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像小智,成长过程中父母一直以比较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他将打游戏、上网作为放松、发泄的方式,但因为几次没考好,父母就将问题全部归咎于游戏,对他进行“高压”而不是沟通交流,导致逐渐出现抑郁情绪,并越来越沉迷于虚拟世界。

  他表示,治疗这样的病例时,家庭环境非常重要,父母要改变教育方式,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给予规范而不是视为“洪水猛兽”,自己也不要回家就捧着手机,“如果孩子已经出现沉迷网络、影响学习的行为,通过家庭治疗也无法改变,那要到正规医院精神卫生科就诊,而不是直接送去‘戒网瘾’学校,避免孩子因体罚、暴力造成更严重的心理危机。”



点击全文阅读


本文链接:http://m.zhangshiyu.com/post/43013.html

网瘾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关于我们 | 我要投稿 | 免责申明

Copyright © 2020-2022 ZhangShiYu.com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220134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