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随便一记》 » 正文

“在人类提出水合氢离子概念一百多年来,我们首次在实空间里观测到水合氢离子的微观结构。

23 人参与  2022年08月13日 09:09  分类 : 《随便一记》  评论

点击全文阅读


“在人类提出水合氢离子概念一百多年来,我们首次在实空间里观测到水合氢离子的微观结构。审稿人认为这是一项毋庸置疑的顶级水平研究,实验工作更是堪称真正的绝技,同时也是一项探究水层中质子形态的杰出基础研究;能直接识别不同金属表面上的 Eigen 和 Zundel 水合氢离子是一项重大突破,揭示 Eigen 和 Zundel 构型之间的相互转变、以及水/固界面的氢原子转移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前不久发表的 Science 论文[1],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长聘教授江颖表示。



由于这是一项基础研究成果,短期内很难有直接应用,但可为设计高效析氢加氢催化剂提供新的思路,并促进对称氢键相关新奇物性的实际应用。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催化活性较好的铂表面与催化活性较差的金表面上,水合氢离子形成的网络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即铂表面上在很大范围的氢离子浓度下,都可以形成以 Zundel 为主要构型的氢键网络。而金表面上只有达到一定氢离子浓度时,才会形成 Zundel 构型的结构。


同时,Zundel 构型的形成往往伴随着质子在水层与电极表面之间的转移,这可能与析氢反应、加氢反应等重要催化过程密切相关。因此,Zundel 构型水合氢离子形成的难易程度,与电极表面的催化活性似乎有密切的关系,这为设计新型高效催化剂提供新的思路。


在实现对称氢键相关物性的应用潜力上,对称氢键的形成通常需要高压,比如体相冰的对称氢键相需要 120GPa 的高压,富氢化合物 H3S 的对称氢键相(高温超导相)需要 155GPa 的高压。这种高压严重制约了对称氢键物性的实际应用。


在此次实验中,该团队首次发现在哪怕在常压下,水合氢离子也能自组装形成氢键对称化的二维冰相。全量子计算模拟也表明,在对称氢键的形成中,核量子效应起着重要作用,并能提供等效的高压。


而这些结果有望大幅降低对称氢键形成所需的压力,进而突破高压瓶颈,最终促进与对称氢键相关物性的实际应用,比如高温超导电性、超快质子输运等。


微信截图_20220725151331.jpg


为通过改进电极材料来提升产氢效率带来全新思路


氢能源是国际公认的清洁能源,其具有效能高、可重复回收利用等优势。氢能源的发展,也被列入我国中长期能源规划当中,发展氢能源将极大助力我国的碳中和目标。


依靠电解水反应,是产生氢气的一个重要途径,即水分子在电极界面处发生电解,进而产生氢气和氧气,其效率极大依赖于电极表面的催化活性。


对于高效的金属电极(比如铂),其催化效率通常是催化活性较差的电极(比如金)的 10 倍。这种巨大的差别,与水溶液中广泛存在的水合氢离子在电极表面上的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所以,要想深入理解电化学的析氢反应机理、以及实现高效获取氢能,就必须研究水/固界面处质子的微观形态和转移过程。


在过去,学界通常普遍认为在溶液中,水合氢离子的两种主要存在形式分别是:Eigen 构型和 Zundel 构型。水合氢离子只有大约百飞秒的寿命,它们之间会相互转化,进而促进质子的快速转移。


然而,在水/固界面处,质子处于什么形态?其稳定性如何?质子转移是否依旧遵循传统规律?质子如何从水层转移到衬底进行下一步的电化学反应?


此前,传统谱学技术受限于衍射极限,无法在原子尺度上对电极表面的水合氢离子进行表征分析,导致这一系列问题至今没有定论。同时,由于水分子与水合氢离子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因此在实空间如何直接识别氢键网络中的水分子与水合氢离子,以及如何识别不同构型的水合氢离子,仍是一个待解的难题。


发展扫描探针显微镜的高分辨成像和谱学技术,是江颖课题组十多年来的研究方向,期间他和团队不断“攀登”扫描探针技术的探测极限。


2016 年,课题组通过发展针尖增强的非弹性电子隧穿谱技术,澄清了核量子效应对单根氢键强度的影响[2];2018 年,该团队开发出基于高阶静电力的 qPlus 型原子力显微镜技术(qPlus-AFM,qPlus noncontact Atomic Force Microscopy),揭示了单个水合钠离子的微观结构和幻数效应[3];2020 年,其又利用 qPlus-AFM 技术在原子尺度上重现了二维冰的生长过程[4]。


而在本次研究中,课题组进一步通过优化设计(图2),让自制 qPlus 力传感器的探测灵敏度和成像分辨率达到国际目前最佳水平,分别提升到约 2 皮牛和约 20 皮米,为区分不同构型的水合氢离子提供了必要条件。



详细来说,该团队通过高分辨 qPlus-AFM 对水合氢离子的 Eigen 和 Zundel 两种构型进行直接成像,结果发现这两种构型能在表面上进行自组装,进而形成六角网络结构(二维类冰结构,图3)。



此外,课题组还发现 Eigen 和 Zundel 构型的水合氢离子,能稳定存在于水/固界面,这和体相溶液中水合氢离子的瞬态特性截然不同。


基于此,借助针尖可控的技术,该团队发现两个 Eigen 构型水合氢离子能结合成一个 Zundel 构型水合氢离子。同时,一个多余的氢离子会从水层转移到衬底表面。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全新的质子协同转移过程,超越了已知的电极表面析氢反应(图4)。


进一步地,在不同的催化活性表面上,课题组探究了水合氢离子的结构差异,发现在催化活性较高的铂表面上,水合氢离子更倾向于形成 Zundel 构型。在原子尺度上,这些高分辨实验有助于理解铂电极高效产氢的微观机理,也给通过改进电极材料来提升产氢效率带来了全新思路。



而一个意外的收获是,该团队在常压下实现了一种对称氢键构型的凝聚物态。作为一种特殊的强氢键,对称氢键的氢原子处在两个电负性大的原子正中心。


对称氢键中的氢原子,与两个电负性大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大致相同,其键长与键能更接近共价键,因此可催生出凝聚态物质等诸多奇异物性,例如高温超导电性、绝缘体-金属相变、超快质子传输、超离子态等。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必须施加高压才能形成对称氢键。比如,在 120GPa 的高压下、即 100 多万个大气压下,体相冰的对称氢键构型才会发生。


另外,作为眼下颇受关注的一种高温超导材料,富氢化合物的超导相也包含对称氢键构型,它的超导转变温度接近室温。然而,进入超导相约 155GPa 的超高压力,这严重制约了它的实际应用。因此,如何降低形成对称氢键构型所需的压力,是迫在眉睫的待解之题。


由于 Zundel 构型的水合氢离子本身就含有对称氢键,所以在常压下得到的 Zundel 构型离子自组装形成的二维氢键网络,其实就是一种对称氢键构型的全新二维冰相(图 3B)。通过全量子化计算模拟,课题组发现氢原子核的量子效应可提供等效的高压,在该结构的形成和稳定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具体来说,核量子效应诱导了氢核的量子离域,从而促进对称化氢键的形成,并让 Zundel 构型能在常压和室温下稳定存在。可以说,此次成果为实现常压下的对称氢键物态提供了新思路,未来有望突破高压瓶颈,将对称氢键的相关新奇物性推向实际应用。


近日,相关论文以《Eigen/Zundel 阳离子及其在金属表面单层水中相互转化的可视化研究》(Visualizing Eigen/Zundel cations and their interconversion in monolayer water on metal surfaces)为题,发表在 Science 上[1]。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的田野、洪嘉妮、尤思凡,以及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的曹端云担任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郭静、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研究员陈基、中科院院士王恩哥、江颖担任共同通讯作者。


同时,原子力显微镜领域的著名专家、日本东京大学先进材料科学系杉本宜昭(Yoshiaki Sugimoto)教授,为该论文撰写的观点文章发表于同期的 Science 上。其高度评价了直接观测到水合氢离子的难度和价值,并认为水合氢离子组装形成的二维冰相打破了传统的“冰规则”(ice rule)。他还强调此次发现的质子在水与衬底之间的转移,对于电化学析氢反应相关过程的理解十分重要。


点击全文阅读


本文链接:http://m.zhangshiyu.com/post/44321.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关于我们 | 我要投稿 | 免责申明

Copyright © 2020-2022 ZhangShiYu.com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220134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