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特别强调战略共识,也就是高层之间不断地探讨。华为的战略之所以具有执行力,就是因为有战略共识,能够达成一致,“力出一孔”,使大家的力量都朝着一个目标努力。
作者 | 彭剑锋 吴春波 孙建恒
来源 |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 (guanlizhisheng2015)
01 孙建恒:我在华为十年所知的华为三次战略转型背后的“真相”
华为战略执行的能力如此强,我认为有两个核心原因:一是管理体系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二是企业文化导致华为的执行力特别强。
华为在战略方面,为什么每次都能转型成功?背后是有很多实质性的内容支撑的。
2006-2016年,我在华为工作了10年,其间一直负责电信战略规划工作。我们当时面向中国电信运营商,首先分析运营商本身的战略发展情况、战略诉求,以及存在哪些痛点,根据这些运营商的痛点提出需求和解决方案牵引公司研发,确保华为能够及时匹配这些解决方案,这样一来,关于电信运营商的机会我们就都可以获取到,不会错失大的战略机会点。比如CDMA、高端存储等产品,都快速奠定了行业的领先市场地位。在这个过程中,针对战略规划到战略解码,再到最后战略执行落地,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解决,最终达成了什么样的目标,我谈一点自己的亲身体验。
所谓战略规划,就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推出正确的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和产品,满足客户的战略诉求,解决客户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痛点。
这是10年来我对华为战略,以及所从事的工作的一点理解。
以下为华为的3次战略转型回顾。
第一次战略转型是从公司成立到“农村包围城市”。华为最早可以说是销售驱动、市场驱动型的经营风格,公司成立之初,华为卖过很多产品,为的就是让公司活下来。代理交换机让华为赚到第一桶金后,华为及时进行市场研发,开发出小型交换机,主攻农村市场。为什么要从农村做起?因为当时爱立信、诺基亚、MOTO、西门子、富士通等国际产业巨头几乎垄断了整个中国通信市场,在这种大背景下,当时还十分弱小的华为想要拓展,只能从农村开始。这是适应了当时的大环境,包括产业和行业环境。从客户角度来说,当时大城市的客户是不敢用华为的交换机产品的。从产品角度来说,刚开始华为产品的稳定性相比较来说也不是很好。
但是,华为有一个特点是,非常重视服务、重视客户的意见。把产品拿过去之后,跟客户一起不断调整、完善,不断满足客户新的需求,“服务好”成为华为很重要的一个核心控制点。此后,华为逐步进入了城市市场。
第二次战略转型可称之为“差异化的全球竞争”战略。
华为在1998年左右决定启动国际化战略,为什么?当时有这么几个因素:
一是当时华为的产品尤其是交换机,在国内市场基本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增长的天花板随之而来。同时,整个行业的发展当时是“七国八治”。国内市场已经饱和,必须形成新的突破,而海外市场则成为最佳的选择。
二是从产品体系来说,交换机经过国内市场的锤炼和检验,已经非常成熟,可以把这些产品直接拿到海外进行销售。
三是国内团队无论在客户层面、服务层面还是产品体系层面,都经过了非常强的训练。我们称之为“铁三角”体系,包括客户经理(AR)、解决方案经理(SR)、交付经理(FR)。“铁三角”在客户层面得到充分的锤炼,培养了一批非常不错的干部,这些干部可以直接走出去。
相当于华为在人力储备和产品方面做了充足的准备,同时在管理方面引入了很多新的工具,使企业的管理得到很大提升。这些条件具备了之后,华为才开始做国际化拓展,抓住了最佳的战略机遇期,并取得瞩目成就。
华为每一次战略转型都需要具备很多要素,包括人力资源、产品和解决方案、管理流程等,如果管理流程没有跟上,一开始就直接“大干快上”会导致销售得越多,管理越混乱,出的问题就会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