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熬夜学编程的小林
?系列专栏: 【C语言详解】 【数据结构详解】
动态内存管理
1、动态内存经典笔试题分析
1.1、题目1
1.2、题目2
1.3、题目3
1.4、题目4
2、柔性数组
2.1、柔性数组的特点
2.2、柔性数组的使用
2.3、柔性数组的优势
3、总结C/C++中程序内存区域划分
总结
1、动态内存经典笔试题分析
1.1、题目1
void GetMemory(char *p) { p = (char *)malloc(100); }void Test(void) { char *str = NULL; GetMemory(str); strcpy(str, "hello world"); printf(str); } int main() { Test(); return 0; }
请问运行Test 函数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1.2、题目2
char *GetMemory(void) { char p[] = "hello world"; return p; }void Test(void) { char *str = NULL; str = GetMemory(); printf(str); } int main() { Test(); return 0; }
请问运行Test 函数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1.3、题目3
void GetMemory(char **p, int num) { *p = (char *)malloc(num); }void Test(void) { char *str = NULL; GetMemory(&str, 100); strcpy(str, "hello"); printf(str); } int main() { Test(); return 0; }
请问运行Test 函数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1.4、题目4
void Test(void) { char *str = (char *) malloc(100); strcpy(str, "hello"); free(str); if(str != NULL) { strcpy(str, "world"); printf(str); } }int main(){ Test(); return 0;}
请问运行Test 函数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2、柔性数组
也许你从来没有听说过柔性数组(flexible array)这个概念,但是它确实是存在的。 C99 中, 结构中 的 最后⼀个元素 允许是 未知大小的数组 ,这就叫做『柔性数组』成员。 例如:typedef struct st_type{ int i; int a[0];//柔性数组成员}type_a;
有些编译器会报错无法编译可以改成: typedef struct st_type{ int i; int a[];//柔性数组成员}type_a;
2.1、柔性数组的特点
• 结构中的柔性数组成员前面必须至少⼀个其他成员。 • sizeof 返回的这种结构大小不包括柔性数组的内存。 • 包含柔性数组成员的结构用malloc ()函数进行内存的动态分配,并且分配的内存应该大于结构的大小,以适应柔性数组的预期大小。 例如:typedef struct st_type{ int i; int a[0];//柔性数组成员}type_a;int main(){ printf("%d\n", sizeof(type_a));//输出的是4 return 0;}
2.2、柔性数组的使用
//代码1#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typedef struct st_type{ int i; int a[0];//柔性数组成员}type_a;int main(){ int i = 0; type_a *p = (type_a*)malloc(sizeof(type_a)+100*sizeof(int)); //业务处理 p->i = 100; for(i=0; i<100; i++) { p->a[i] = i; } free(p); return 0;}
这样柔性数组成员a,相当于获得了100个整型元素的连续空间。 2.3、柔性数组的优势
上述的 type_a 结构也可以设计为下面的结构,也能完成同样的效果//代码2#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typedef struct st_type{ int i; int *p_a;}type_a;int main(){ type_a *p = (type_a *)malloc(sizeof(type_a)); p->i = 100; p->p_a = (int *)malloc(p->i*sizeof(int)); //业务处理 for(i=0; i<100; i++) { p->p_a[i] = i; } //释放空间 free(p->p_a); p->p_a = NULL; free(p); p = NULL; return 0;}
上述 代码 1 和 代码 2 可以完成同样的功能,但是 方法 1 的实现有两个好处: 第⼀个好处是:方便内存释放 如果我们的代码是在⼀个给别人用的函数中,你在里面做了⼆次内存分配,并把整个结构体返回给用户。用户调用free可以释放结构体,但是用户并不知道这个结构体内的成员也需要free,所以你不能指望用户来发现这个事。所以,如果我们把结构体的内存以及其成员要的内存⼀次性分配好了,并返回给用户⼀个结构体指针,用户做⼀次free就可以把所有的内存也给释放掉。 第⼆个好处是:这样有利于访问速度. 连续的内存有益于提高访问速度,也有益于减少内存碎片。(其实,我个⼈觉得也没多高了,反正你跑不了要用做偏移量的加法来寻址) 扩展阅读: C语⾔结构体里的数组和指针
3、总结C/C++中程序内存区域划分

总结
本篇博客就结束啦,谢谢大家的观看,如果公主少年们有好的建议可以留言喔,谢谢大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