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工具变量是一种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中常用的技术,用于处理因果关系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内生性问题通常是由于遗漏变量、双向因果关系或测量误差等原因造成的,这会导致估计结果出现偏误。工具变量的使用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整理收集了CSSCI期刊文本数据,并对“人工智能”相关期刊进行文本分析,统计了55个“人工智能”相关的工具变量,希望对大家提升研究效率有所帮助
二、工具变量
序号 | 工具变量 | 参考文献 |
1 | 世界工业机器人安装总数与中国安装数量的差值 | 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
2 | 各省份长途光缆密度和同一地区其他省份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的均值 | 人工智能技术与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内在机理与经验检验 |
3 | Bartik工具变量法计算城市层面的机器人安装密度
、2016年美国工业机器人数据 | 人工智能、劳动力任务类型与城市规模工资溢价 |
4 | Bartik工具变量法计算机器人安装密度 | 工业智能化转型的环境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
5 | 美国同行业的工业机器人数据 | 人工智能对进口扩张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微观企业层面的证据 |
6 | 美国的人工智能水平 | 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效应及其实现机制 |
7 |
各省份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数量、各省份出台的智能制造规划的政策文件数目 |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缩小了性别收入差距吗?—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经验分析 |
8 | 地级行政区平均高程 | 企业价值链智能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
9 | 滞后一期的人工智能指数 | 人工智能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及作用效果 |
10 | 企业所在行业内其他企业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平均水平 |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
11 | 其他国家人工智能平均发展水平与岗位人工智能替代率的交乘项 | 人工智能与企业污染减排:智能治理的环境效应 |
12 | 美国各行业人工智能应用水平 | 人工智能与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 |
13 | 美国工业机器人数据 | 人工智能何以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索洛悖论在中国制造业的再检验 |
14 | 微观数据:“离本社区快递点、物流的距离;是否计划引入人工智能” | 路在何方:数字失能对超龄农民工就业关系的影响探究—基于机器学习的经验证据 |
15 | 地级行政区的平均高程与时间交叉项 | 价值链视角下人工智能应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
16 | 1977年美国劳工部《职业名录词典》 中职业的常规性指标 | 人工智能应用如何影响人力资本投资偏好? |
17 | 人工智能滞后两期 |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服务化 |
18 | 韩国的工业机器人安装量 | 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影响研究—以中国A股主板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 |
19 | 同一年度、同一规模其他企业平均的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同期同经营地其他企业人工智能专利均值 | 基于专利数据的人工智能就业效应研究—来自中关村企业的微观证据 |
20 | 美国机器人渗透度 | 人工智能影响产业协同集聚的效应研究 |
21 | 美国工业机器人渗透度和光缆密度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劳动就业质量 |
22 | 全国其他省份人工智能平均水平 | 人工智能、财政职能与中国经济发展质量 |
23 | 人工智能的滞后一期 | 人工智能发展有利于我国居民消费扩容吗 |
24 | 企业人工智能水平的滞后一期 | 人工智能条件下人口老龄化对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 |
25 | 其他国家人工智能平均发展水平和岗位人工智能替代率 | 人工智能发展与出口持续时间:稳出口效应存在吗? |
26 | 美国工业机器人安装密度作为工具变量、滞后一期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水平 | 人工智能、要素禀赋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208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
27 | 构造Bartik工具变量 |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专利数据的技术发展状况及区域影响分析 |
28 | 人工智能创新投入的滞后一期 |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拉动企业劳动力需求吗? |
29 | 所处行业中,男性研究生的就业水平 | 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的影响—理论解读与实证检验 |
30 | 可替代工作时长、计算机化可能性和雇工比例 | 人工智能与全球价值链网络深化 |
31 |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 人工智能对绿色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与赋能效果—产业结构优化视角 |
32 | 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与总就业人数之比 | 人工智能的就业效应再评估—基于产业溢出与空间溢出的视角 |
33 | 自然科学技术领域研究与开发机构数 | 人工智能技术对制造业就业的产业关联溢出效应研究 |
34 | 滞后一期的人工智能专利授权量 | 人工智能、承接能力与中国经济增长—新“索洛悖论”和基于AI专利的实证分析 |
35 | 所在地区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数量、与上一年全国工业智能化指数(与时间有关)的交互项 | 人工智能与工业结构升级 |
36 | 1984年城市人均拥有的固定电话数、人工智能技术滞后一期 | 人工智能技术与劳动者就业环境改善 |
37 | 美国工业机器人渗透度 | 人工智能技术会促进代际收入流动吗?—基于CFPS数据库的经验证据 |
38 | 地区工业机器人投入、人工智能企业数量的对数值 | 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劳动收入—基于个人能力的微观解析与实证检验 |
39 | 长途光缆线路长度的对数 | 人工智能技术、个体能力与劳动工资:来自认知和非认知能力视角的经验证据 |
40 | 美国工业机器人的存量 | 人工智能与中国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
41 | 各省份光缆密度 | 人工智能发展会扩大收入差距吗—理论假说与省级证据 |
42 | 人工智能技术滞后一期 | 人工智能技术能促进就业质量提升吗? |
43 | 人工智能滞后一期变量、美国各行业2004年工业机器人密度 | 国内大市场、人工智能应用与制造业出口国内附加值 |
44 | 美国工业机器人安装强度 | 智能制造、产业集聚与劳动力错配 |
45 | 机器人投入的均值 | 人工智能对异质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基于劳动力供给的视角 |
46 | 专利数量,政府补助力度,上年发明专利申请数 | 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会促进企业员工共同富裕吗? |
47 | 邻近地区行业人工智能技术的平均值、人工智能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变量 | 人工智能对出口产品质量促进的异质效应与影响路径 |
48 | 光缆密度、同省其他城市人工智能的平均值 | 人工智能应用、人机协作与劳动生产率 |
49 | 滞后一期的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是否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模型的检验 |
50 | 同一省份的其他城市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平均值 | 人工智能对流动人口工资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
51 | 光缆密度;同一地区其他省份的工业机器人投入的均值 | 人工智能发展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一个基于中国制造业的经验研究 |
52 | 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产出数据、每年发布的关于人工智能的文章数量 | 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价值链分工的影响效应研究 |
53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阶滞后项 | 智能制造驱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实证研究 |
54 | 人工智能产业融合的滞后一期 | 技术赋能: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创新效应 |
55 | 欧洲国家机器人渗透率;美、英、德和法四个国家信息通信技术的资本价格指数倒数 | 产业智能化是否有利于中国益贫式发展? |
三、样例数据
四、下载链接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samLi0620/8879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