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1、升序降序
2、sort()和sorted()的区别
3、切片排序
4、指定排序规则
4.1、按字符串长度排序
4.2、按第二个字符排序
4.3、查找第n大的元素
5、其他类型排序
总结
前言
在Python编程的广阔领域中,列表(List)是一种非常基础且强大的数据结构。它允许我们存储多个元素,并按需进行访问、修改和操作。在这些操作中,对列表进行排序是一个常见的需求,而Python的sort()
函数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设计的。
sort()
函数是Python内置的一种排序方法,它直接作用在列表上,对列表中的元素进行原地排序,即不生成新的列表,而是在原列表上进行修改。这一特性使得sort()
函数在处理大型数据集时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因为它避免了在内存中创建新的列表对象。
然而,仅仅知道sort()
函数的基本用法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掌握它,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参数选项以及与其他排序方法的比较。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sort()
函数的各个方面,包括它的基本使用、参数设置、返回值类型,以及如何通过自定义排序规则来满足特定需求。
首先,我们将从sort()
函数的基本语法和用法入手,介绍如何对列表进行升序和降序排序。接着,我们将探讨sort()
函数的参数选项,如key
和reverse
,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排序结果。此外,我们还将比较sort()
函数与其他排序方法(如sorted()
函数和内置排序算法)的异同,帮助读者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的排序方法。
最后,我们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展示如何应用sort()
函数解决具体问题。这些案例将涉及不同的数据类型和排序需求,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sort()
函数的使用方法。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深入理解Python列表的sort()
函数,并掌握其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无论你是Python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开发者,相信本文都能为你带来有价值的启示和帮助。
首先我们要知道sort() 可以对列表进行「排序」
语法
list.sort( key, reverse )
参数
key :#(可选)指定排序规则reverse :#(可选)升序降序
返回值
返回None,同时将原列表排序。也就是没有返回值
案例:将列表中的元素排序
1.list1 = [1, 3, 2, 5]2.list1.sort()3.print(list1)
输出:
[1, 2, 3, 5]
1、升序降序
reverse 参数控制排序的「升序」和「降序」,True表示降序、False表示升序;默认升序reverse=False
1.list1 = [1, 3, 2, 5]2.list1.sort(reverse=True)3.print(list1)4.list1.sort(reverse=False)5.print(list1)6.list1.sort()7.print(list1)
输出:
[5, 3, 2, 1][1, 2, 3, 5][1, 2, 3, 5]
2、sort()和sorted()的区别
接收 sort() 的返回值,可以发现是None
输出:
1.list1 = [1, 3, 2, 5]2.list2 = list1.sort()3.print(list2
输出:
None
打印一下排序前、后的「内存地址」,可以发现地址没有改变
list1 = [1, 3, 2, 5]print(id(list1))list1.sort()print(id(list1))
输出:
23614704877442361470487744
sort() 的设计思想就是「修改」原列表,而不是返回新的列表;
它不会创建新的列表,从而节省「效率」;
当然,这也意味着原列表被修改了,使用时要留意这一点;
sorted() 是 sort() 的扩展函数,可以对列表的元素排序,同时不会修改原列表。
list1 = [1, 3, 2, 5]list2 = sorted(list1)print(list1)print(list2)
输出:
[1, 3, 2, 5][1, 2, 3, 5]
从结果可以看到, sorted() 创建了新的列表,用来保存排序后的列表。
3、切片排序
将原列表「切片」复制给新列表,再对新列表排序,同样可以实现排序且不改变原列表。
list1 = [1, 3, 2, 5]list2 = list1[:]list2.sort()print(list1)print(list2)
输出:
[1, 3, 2, 5][1, 2, 3, 5]
直接「赋值」的方式是不行的,因为赋值的话,两个列表会指向同一个内存地址,原列表会同步变化。
list1 = [1, 3, 2, 5]list2 = list1list2.sort()print(list1)print(list2)
输出:
[1, 2, 3, 5][1, 2, 3, 5]
4、指定排序规则
key 参数可以指定排序「规则」
4.1、按字符串长度排序
对于元素全是字符串的「列表」,可以按照字符串的「长度」来排序
list1 = ['aaaaa', 'aa', 'aaaa', 'a']list1.sort(key=len)print(list1)
输出:
['a', 'aa', 'aaaa', 'aaaaa']
本质上是利用字符串的 len() 函数计算长度,再排序,如果遇到 int 这列没有 len() 函数的元素,是会报错 TypeError: object of type ‘int’ has no len()。
4.2、按第二个字符排序
对于元素全是字符串的列表,可以按照元素的第几个「字符」排序。
list1 = ['cb', 'fa', 'zd', 'ec']list1.sort(key=lambda x: x[1])print(list1)
输出:
['fa', 'cb', 'ec', 'zd']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元素的字符长度都要够数,比如元素只有1个字符,却按照第2个字符排序,函数找不到第2个字符,肯定会报错 IndexError: string index out of range
4.3、查找第n大的元素
先降序,再按照「索引」取值,就能获取列表中第一大的值或第二大的值等。
list1 = [4, 3, 9, 6, 1]list1.sort(reverse=True)print('最大的元素:', list1[0])print('第二大的元素:', list1[1])
输出:
最大的元素: 9第二大的元素: 6
5、其他类型排序
sort() 只能对列表排序,而 sorted() 能对可迭代对象排序;所以,字符串、元组、字典等类型想排序,可以用 sorted()
str1 = "312"print(sorted(str1))tuple1 = (5, 1, 3)print(sorted(tuple1))dict1 = {"key1": 1, "key2": 2}print(sorted(dict1))
输出:
['1', '2', '3'][1, 3, 5]['key1', 'key2']
从输出结果可以发现,字符串、元组、字典类型排序后,返回的是列表类型;并且字典只对键排序,不对值排序。
总结
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Python列表的sort()
函数,这是一种强大且灵活的工具,用于对列表中的元素进行排序。sort()
函数直接修改原始列表,进行原地排序,这使其在处理大型数据集时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
首先,我们介绍了sort()
函数的基本语法和用法,包括如何对列表进行默认的升序排序。接着,我们详细讨论了sort()
函数的两个重要参数:key
和reverse
。key
参数允许我们指定一个函数,该函数将用于在比较元素时提取用于排序的键;而reverse
参数则用于控制排序的顺序,设置为True
时进行降序排序。
此外,我们还比较了sort()
函数与sorted()
函数之间的区别。虽然两者都用于排序,但sorted()
函数会返回一个新的已排序列表,而不修改原始列表。这使得sorted()
函数在需要保留原始列表顺序的场合下特别有用。
最后,我们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应用sort()
函数解决特定问题。这些案例涵盖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排序需求,包括处理数字、字符串和自定义对象等数据类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展示了如何使用key
参数来定义自定义的排序规则,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综上所述,Python列表的sort()
函数是一种强大且灵活的工具,它允许我们根据特定规则对列表中的元素进行排序。通过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参数选项以及与其他排序方法的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其使用方法,并在实际编程中灵活运用。无论是处理简单的数字列表还是复杂的自定义对象列表,sort()
函数都能为我们提供高效且可靠的排序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