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王启隆
透过「历史上的今天」,从过去看未来,从现在亦可以改变未来。
今天是 2021 年 9 月 17 日,在 27 年前的今天,美国科学家宣告了“生物圈2号”的失败;“生物圈2号”是于 1987 年间建造的一个人造小地球,但是由于技术问题,氧气未能顺利循环,并因其商业投资的气息过于严重,被许多人诟病缺乏科学的严谨性。彻底失败的“生物圈2号”证明凭人类现有的技术水平,根本无法再造宇宙中的生命摇篮。
但是,我们依旧需要对未来抱有美好的憧憬。2021 年,元宇宙的概念爆火,这和 27 年前的人造小地球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将介绍的 GamerDNA 创始人 Jon Radoff 也是一位透析了元宇宙的社交游戏界先驱。在科技历史中的 9 月 17 日,都有哪些关键事件发生呢?
1830 年 9 月 17 日:世界上第一张火车票诞生
1830 年 9 月 15 日,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开通,并同时开放了普通客运列车。而第一张火车票是在 1830 年 9 月 17 日发行的,从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开始载客,门票长 88 毫米,宽 60 毫米,车票上只印车站名称,持票人只写出发时间、日期和出票人签名。同时,为纪念开幕式,车站还发行了特别月台票。
从那时起,铁路公司开始沿着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路线发行各种规模的车票。虽然有些车票除了车站名称外,还印有公司名称或舱位,但发车时间、日期和其他必要信息仍由售票员填写。此外,铁路管理人员还获得了免费的象牙或金银制成的终身票,以显示他们的特权。
随着铁路优势的增强和乘火车旅行的旅客人数的增加,这种纸质车票明显落后了。于是,世界著名的埃多蒙桑车票(
Edomonsan)应运而生,对中国人来说,埃多蒙桑车票有着另一个更为耳熟能详的名字:硬纸板火车票。
埃多蒙桑车票是在厚厚的卡片纸上打印的,尺寸为 2 英寸× 1 英寸(57 × 30 毫米)。由于使用方便,埃多蒙桑车票很快被英国铁路公司采用。1841 年,法国巴黎到里昂的铁路上也使用了埃多蒙桑车票。后来,这些硬票在世界各地流行起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代火车票便是硬纸板车票。
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深圳火车站率先使用电脑售票,这推进了 1996 年软纸火车票的诞生;随后到了 1997 年,铁道部终于决定建立统一的计算机售票模式。电子车票不是提前打印的,而是在现场使用热敏机,在销售时使用非冲击打印技术。从 2007 年 7 月开始,有着百年历史的硬板票被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连接全国网络的电子票,但这时中国还没完全抛弃纸质票,而是又诞生了一种新的车票:磁介质火车票。
2011 年 6 月 12 日,京津城际铁路率先开展网上购票试运行,标志着中国大陆铁路购票首次进入网上购票时代。而 2011 年还有一项重大政策,那就是“刷身份证进站”的无票时代来临,只要带着二代身份证就能在自助机上刷证直接进出站。从 2015 年 8 月 1 日起,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开始使用新版火车票,也就是目前火车票的样子。它在印刷技术和防伪功能上都比原来有了更大提高。
从一张纸片到一张身份证,再到未来可能的人脸识别,火车票的演变也反映了每一个时代最新科技的体现,更是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这也见证了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1971 年 9 月 17 日:RCA 退出计算机市场
RCA 公司在六十年代曾经是大型计算机领域的知名企业之一。20 世纪 60 年代,当时领导世界消费电子工业的美国 RCA 公司发明了薄膜晶体管,解决了由于电压不稳导致的对比度欠佳的问题,并第一次制作出基本液晶显示器。1968 年,美国 RCA 公司通过记者发布会展示了可以静态单色图像的液晶板,动态散射型液晶显示器(DSM-LCD),并展示了数字电子时钟等应用成果,引起了新闻界的强烈关注。
但是 RCA 公司管理层并没有形成对液晶显示在消费电子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而是着重精力对抗在计算机领域与 IBM 的挑战,放弃了对液晶的进一步开发和发展应用。在 1950~1970 的时代中,做大型机的主要是“IBM 和七个小矮人”,七个小矮人是 Burroughs、UNIVAC、NCR、Control Data、Honeywell、General Electric 和 RCA。 这段历史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基本都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留下的都已经是不停转手再转手的资本运作,不过其中不少计算机技术和传奇都是来自当年这七个“小矮人“。
在 1965 年,RCA 公司推出 RCA Spectra 70 系列。其体系结构和指令集在很大程度上与 IBM System / 360 的非特权指令集兼容,直接对标 IBM 的 System/370。只是两者的操作系统差异导致了两大机之间的分歧。在 1971 年 RCA 仅占有 4%的市场份额,被当时如日中天的 IBM System/360 击溃。
在8 月 19 日的“历史上的今天”提到过,System/360 是第一台具有兼容性的计算机,而 RCA 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被证明无法方便地在两个系统之间传输程序。IBM 凭借着 System/360 的兼容性这一大特点控制了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 RCA 和其他七个小矮人在大型计算机市场的灭亡。在损失 4.9 亿美元后,RCA 退出了计算机市场。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1972 年 9 月 17 日:GamerDNA 创始人 Jon Radoff 出生
Jon Radoff 于 1972 年 9 月 17 日出生,他是一名美国作家、企业家和游戏设计师。他是《Legends of Future Past》的创造者,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 MMORPG(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Jon Radoff 是 Enterprise Corporation 的创始人,Web 内容管理软件的创建者;他也是社交媒体公司 GamerDNA(现在是 Live Gamer 的一部分)的创始人。目前,Jon Radoff 担任社交游戏发行公司 Disruptor Beam 的首席执行官
Jon Radoff 一生致力于研究游戏社交网络,而在今年他发表的更多的是关于元宇宙的讲座。当前的社交游戏市场是几个大趋势的汇合点:社交游戏玩法、多样化的游戏模式和由市场力量塑造的虚拟商品商业模式,游戏行业已经经历了街机时代、主机与 PC 游戏时代、收费游戏时代和免费游戏时代、手机时代;游戏的演变本质上是玩家注意力的演变,从大屏幕到小屏幕,让玩家用注意力换取游戏体验,而元宇宙,便能让人感受到注意力的极致。
“元宇宙是互联网发展成为任何想要创造体验的人的创造性空间”,这是 Jon Radoff 对于元宇宙的个人见解。许多人认为“元宇宙”是互联网的接替者,它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充满着对现实世界的隐喻,也为泛滥的数字化娱乐、社交联系和企业发展业务提供机会。Radoff 从结构化方向上,提出“元宇宙”构造的七个层面:体验、发现、创作者经济、空间计算、去中心化、人机互动、基础设施。
按照 Radoff 的设想,基础设施层包括 5G、WiFi 等通信技术,云计算、新材料、芯片设计等软硬件技术。这些技术使得我们的硬件性能越来越强,将各种设备接入网络并提供必要的支撑。而 2021 年的我们,明显还处于基础设施的第一层。十年后回顾今天,可能人们会将 2021 年回忆为元宇宙走进现实的元年,也可能只是在历史书上多一笔商业骗局的记载。你如何看待元宇宙?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并参与投票,分享你的高瞻远见。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1997 年 9 月 17 日:中国开设第一个网上多媒体讲座
1997 年 9 月 17 日下午,BayNetwork 的孙摩西先生在上海市科技网网络运营中心做了题为“互联网协议的先进技术”的讲座。超级用户在自己的单位连接到上海科技网网络中心,通过 ATM 光纤“计算机虚拟电视系统”观看了现场直播,而普通用户拨号进入系统,也听到了本次讲座的现场直播。
上海科技网是一个高质量、大规模的城域 ATM 交换网络,这次通过光纤和科技网络运营中心连接到张江高科技园区等超级用户,收到了非常清晰的图像和音频信号。1997 年 5 月,英特尔总裁巴雷特访问了上海,并通过美国互联网进行了现场直播,给人的印象是,这一次的质量要好得多,因为信息在上海本地传输,不需要跨越海洋。
在视听世界部分,Science.net 也提供了一个测试软件的环境。从古典音乐到流行歌曲,CD 的不同风格都存储在服务器在上海科技网络,只要点击明亮的项目,立即在当地电脑发出悦耳的音乐播放。上海三联书店也将音乐 CD 和 VCD 样本放入了“金曲广播”版块。
这是上海公共电视网直播点播历史的开端,一个周末的下午,上海有 50 多名普通人通过拨号上网收听了这次别具一格意义的讲座。如今回顾这段历史,不禁感慨万千,二十几年我们便发展到了随时随地拿起手机就能观看网络讲座的今天,并向着 AR/VR 主导的未来技术更进一步。
【欢迎投稿】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计算机科学发展至今,有许多至关重要的事件、人物,欢迎所有朋友一起共建「历史上的今天」,投稿邮箱:tangxy@csd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