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1 日,公开信息显示北京桔电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新增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被申请人均为北京桔电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经办法院为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据了解,桔电出行是滴滴和理想共同出资创立的子公司,成立于 2018 年 5 月,双方共同出资人民币 4 亿元,按照出资比例,滴滴持股 51%,理想持股 49%。
合作双方对未来出行有着共同的战略目标,即为共享出行场景定制生产智能电动车。
对于理想而言,生产运营车辆有助于积累生产经验,未来也可以作为销售终端拓展营收。而滴滴方则希望为共享出行场景定制生产新能源车,按照每公里成本作为考核标准,同时提升用户的出行体验。
实际上也正是在 2018 年,除理想外,滴滴和比亚迪、北汽、小鹏等 31 家车企、动力电池供应商均有签约合作,目标是打造大出行领域的 " 洪流联盟 "。
滴滴表示该联盟将共同探讨共享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标准,并宣称将和车企共同设计、生产共享出行智能工具 D1。
有分析观点称,滴滴入局定制网约车背后有清晰的逻辑——基于燃油车型的网约车市场成本过高,直接导致网约车市场规模受限、利润过低。因此,定制网约车是滴滴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的方式之一。
实际上理想之后,滴滴与北汽、比亚迪、大众也采取了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来推进合作。例如 2019 年 11 月,滴滴与比亚迪合资成立了美好出行(杭州)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持股 65%,滴滴持股 35%,比亚迪是控股方。
二者此后于 2020 年 11 月合作推出了定制网约车 D1,当时直接参与此合作的滴滴部门是小桔车服。
2020 年 4 月,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与滴滴创始人程维决定将桔电与理想进行切割,打造为独立的主机厂加出行公司,并引入新的战略股东。
彼时便有媒体猜测,理想与滴滴的合作项目面临停滞的原因之一,便是滴滴的竞争对手美团成为了理想的最大机构股东。
2020 年 10 月,据《晚点》报道,滴滴与理想汽车的出行合作面临调整。双方的合资公司 " 桔电出行 " 将从轻资产的出行平台,转型为具备整车制造能力的车企加出行服务提供商,并对外独立融资。
然而桔电出行后续的发展并不顺利,逐渐在业界失声。今年 2 月,桔电出行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 1385.96 万元,执行法院为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关联案件为联伟汽车零部件(重庆)有限公司相关定作合同纠纷。
桔电出行随后再度被行业关注,便是此次申请破产事件。此次滴滴与理想汽车的合作以宣告破产为结局,并未在业界引发太大的涟漪,互联网 + 造车依旧是个多方争相入局的热门赛道。
在过去的 2021 年,互联网科技巨头纷纷涌入汽车行业。例如腾讯、阿里投资新能源车企合作来切入造车产业链,或是像华为、360、网易等通过与车企达成战略合作的方式曲线入局,还有像百度与吉利汽车合作,直接下场自己造车等等。
从行业共性来看,互联网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巨头们往往需要布局更多的赛道来维系生态的繁荣,新能源车便是一个颇具前瞻性的契合市场。
不过滴滴与理想的折戟,也表明互联网转战造车赛道并非没有门槛,缺乏造车基因的互联网巨头,如何与 " 隔行如隔山 " 的车企们更好地融合,实现 1+1>2 的合作效果,是双方都必然要聚焦攻克的发展难题。